1963年,周恩来接见沈醉,为何对他说:你可把我害苦了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5星体育投屏 > 新闻动态 > 1963年,周恩来接见沈醉,为何对他说:你可把我害苦了

1963年,周恩来接见沈醉,为何对他说:你可把我害苦了

发布日期:2025-05-22 08:44    点击次数:88

1963年11月,北京功德林监狱走出了第三批受到共和国的特赦战犯,其中就包括国民党中的一位传奇“谍王”沈醉。

沈醉以为,自己出狱之后不过是重获自由之身,可以从此做一名普通人。但令他感到诧异万分的是,刚出狱后不久的他,就受到了周恩来、陈毅二人的招待。在宴会上,周恩来拍了拍沈醉的肩膀,对沈醉说道:

“沈醉,你可把我给害苦了!”

沈醉在听到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后,无不惶恐地说道:“沈醉绝无半点加害总理之心!”

看到沈醉局促不安的样子,周恩来总理不禁哈哈大笑,劝他放松心情——原来,周恩来所说的沈醉“把他害苦了”,是因为沈醉在监狱中撰写的《我所知道的戴笠》着实引人入胜,让周恩来总理接连兴奋地看了几天几夜。

沈醉出狱的后半生,主要以著书立说为生,人们通过他的视域了解到了国民党那些不为人知或者鲜为人知的秘密,逐渐揭开了国民党著名情报特务机构“军统”的神秘面纱。时至今日,尽管沈醉已去世27年,但他对国民党的解密回忆录仍然是如今炙手可热的作品。

那么,沈醉究竟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晚年的他又是如何弃暗投明,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英雄少年,误入歧途

1914年6月3日,沈醉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的一户地主家庭,与毛主席是同乡。由于家境优渥,沈醉在七岁时便被早早送入湘潭当地最优秀的第一小学读书,后转入长沙修业小学学习。

童年时期的沈醉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沈醉自幼成绩优异,只要没有顺利在班内考上第一名,他都会不禁放声大哭。在沈醉12岁的那年,风起云涌的国民革命运动传至了沈醉的家乡,沈醉本人深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曾一度和同学在自己的父亲面前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从那时起投身革命的梦想种子便在沈醉的心中扎下了根。

然而,令沈醉没有想到的是——昔日里满腔热血,渴望尽忠报国的他,有朝一日竟会堕入歧途,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而沈醉的人生转折,就是从他与姐夫余乐醒的相识开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东北三省与热河沦陷,这引发了全国民众的一致愤慨。1932年,在长沙文艺中学就读的沈醉同学生们一起闹起了学运。由于在整场学运活动中表现积极,沈醉很快便成为了被校方“杀鸡儆猴”的对象。

沈醉在被校方开除后,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希望,一直不敢回家。无奈之下,他只好投奔了自己的姐姐沈景辉与姐夫余乐醒。见沈醉前来投奔,余乐醒热情地招待了沈醉,给他好吃好穿,并且保守住他被校方开学的秘密,这让沈醉十分感动。

但令沈醉未曾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夫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另有企图——余乐醒早年也是我党的党员之一。然而,在1927年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中起义军受挫后,余乐醒就觉得前景一片悲观,自私拿走了工农武装的黄金背叛了革命。

在此之后,余乐醒投靠了戴笠,被戴笠委任为国民党情报机构“复兴社”特务处的上海站站长,复兴社的构成人员正是日后国民党情报机构“军统”的原型。

(余乐醒)

见沈醉逐渐对自己放下警惕,余乐醒开始对沈醉进行洗脑,声称“九一八”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当前的中国积贫积弱,而改变中国积贫积弱困境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信仰一个主义,拥有一个政党,拥护一个领袖——而这个领袖就非是蒋介石不可。

最终,原本对革命前景踌躇满志的沈醉被余乐醒的“糖衣炮弹”冲昏了头脑,在余乐醒一番花言巧语的蒙蔽下,沈醉最终成为了复兴社上海站的联络员,日后更是成为了军统创始人戴笠的“四大金刚”之一。

尽管沈醉本人曾有多次退出军统的打算,然而退出军统的死亡威胁让他只要踏上了这条路,就注定难以再回头。

军统中最特别的杀手,为何弃暗投明

由于沈醉加入军统多少都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因此沈醉几乎是戴笠麾下的几名军统大将中最为特别的一个,从沈醉的几次“心慈手软”中,我们就能看出沈醉本人的性格。加入军统后的他虽然变得狡诈残忍,但也不至于良心泯灭,这为他日后的迷途知返埋下了伏笔。

沈醉在成为戴笠麾下的一员干将后,戴笠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暗杀鲁迅。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近代爱国作家,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不仅多次批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而且还收纳了大批从东北、华北流亡至南方的爱国作家,这些作家以笔为剑,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无能,由此严重动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蒋介石早就对心直口快的鲁迅心怀不满,但又碍于鲁迅在中国文学界的影响和名望,无法直接拘捕和审判鲁迅。于是,蒋介石便联系戴笠,要求戴笠派遣一名杀手暗杀鲁迅,戴笠便将这份工作交到了沈醉的手中。

沈醉在接到戴笠的命令后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他本人乔装打扮成一名商人,在鲁迅的住处附近租了一件房子,秘密监察鲁迅的一举一动,寻炸下手的时机。然而,令沈醉感到诧异的是——鲁迅每日笔耕不辍,除了偶尔接客以外,几乎每日都是伏案写作,根本不像是蒋介石、戴笠所言“罪大恶极”的野心家。

在监视过鲁迅几日后,深受鲁迅触动的沈醉退掉了房子,回到了戴笠身边,当戴笠询问沈醉究竟是否顺利完成任务时,沈醉说道:“戴老板,鲁迅先生每天除了写作就是写作,待人接客都很少。他在中国文坛影响太大,交给我我也着实下不去手啊!”

戴笠考虑到鲁迅的影响力,一旦自己对鲁迅下手的事被全国知晓后于己不利,于是便不再追究沈醉的责任,只是警告他“下不为例”。鲁迅和沈醉就这样躲过了一劫。

然而,当戴笠下达给沈醉要求他会见宋庆龄的任务时,沈醉又一次心软了。

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追随孙中山半生将毕生心血都贡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宋庆龄眼看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肆拘捕和屠杀共产党员,曾一度表示自己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宣告决裂,并且多次批评蒋介石的内外政策,因此也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宋庆龄多次发文职责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触碰了蒋介石的逆鳞,他要求戴笠帮他解决宋庆龄的问题,戴笠又一次找到了沈醉,下令他亲自见宋庆龄一趟。

起初,沈醉以为戴笠是对宋庆龄动了杀机,于是大惊失色地说道:“戴老板,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妻子,是民国的国母,我们可不能对他痛下杀手啊!”

戴笠听闻沈醉再一次表现出“心软”后,瞬间感到哭笑不得,戴笠告诉沈醉:他此行会见宋庆龄只是对宋庆龄进行一个警告,并不是要真的暗杀宋庆龄,这才让沈醉心里的一块石头从此落了地。

1946年戴笠乘坐的飞机发生空难,他本人不幸身亡后,沈醉失去了自己在军统的保护伞。从戴笠手中接过军统的毛人凤一度将沈醉视为自己全面掌控军统的极大障碍,一度想要对沈醉痛下杀手。无奈之下,沈醉只好逃往云南,找到自己的熟人杨杰避难。

(爱国将领杨杰)

但是,随着国民党在前线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恼羞成怒的毛人凤决定给沈醉下达命令,要求他除掉一直以来在云南反对蒋介石打内战的杨杰。沈醉的母亲在得知毛人凤下达了让沈醉除掉杨杰的任务后,义愤填膺地说道:“杨杰是一个好将领,对我们母子两也不薄,现如今你却要杀他,你还有良心吗?我怎么把你教育成这样的人!”

母亲的一番呵斥,唤醒了沈醉最后的良知:1949年,云南省主席卢汉发动反蒋起义,将身在云南的沈醉逮捕之后,沈醉甚至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抵抗——他知道自己身为国民党特务多年,活该有此下场。只有经过一次被人民审判的沉沦,他才能够获得新生。

接受改造,重获新生

被逮捕的沈醉后来被押送往功德林监狱,经过人民的审判后,沈醉被公认为是推动内战爆发的战犯之一。面对着人民对他的种种指控,沈醉全部予以了承认,并且将自己所知晓的国民党情报和盘托出,也算是他对自己前半生过错的补救。

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服刑期间,沈醉除了接受必要的思想教育外,最喜欢的就是撰写回忆录。人们通过沈醉的回忆录,得知了许多国民党军统内部不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沈醉所写《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不仅陈述了大量国民党军统的内情,而且情节上海引人入胜,就连周恩来都成为了沈醉的忠实读者。

1967年特殊的历史时期来临后,出狱不久的沈醉再次被红卫兵投入监狱。红卫兵强迫要求沈醉指出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是“国民党的间谍”,沈醉自然不会承认这种子虚乌有的事。在受尽折磨后,沈醉从始至终也并没有冤枉任何一个好人,而这也正是他从功德林监狱走出来后发生的转变和他对自己的救赎。

1980年,国家再次给沈醉平反。这一次从监狱中走出的沈醉,真正重获了自由之身。晚年的他,继续以著书立说为生,成为了备受后世尊敬的一名历史“活化石”。

1980年,沈醉与女儿一起前往香港探亲,果断拒绝了留在香港的决定,和女儿一起毅然回到北京。晚年的他多次公开发言,为祖国海峡两岸统一的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上一篇:穿越者灭东奴救大明,历史能否改写,明朝能否再现辉煌

下一篇:高盛:中国股市保持韧性 维持“增持”评级

Powered by 5星体育投屏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